移液器的不同操作细节对移液精度的影响不同,如果全部按照粗略讲述的一些操作规范来做,必然会影响操作的效率。所以,我这里把相关的一些使用规则按照其重要性进行分类:“重点注意事项”是一定要遵守的,但如果对精度要求不高,就不必遵守“其它注意事项”而按照效率优先的原则来操作。这两类注意事项则分别按照操作的顺序排列。下面是重点注意事项:
1. 装吸头
在移液器的套柄最下端进入吸头后,如果在吸头盒内操作,在轻轻向下压的同时左右晃动移液器或稍稍转动移液器(仅单道移液器可旋转)1-2秒即可;如果是用散装吸头,在用手把吸头往移液器方向轻轻施压的同时稍稍转动吸头1-2秒即可。如果这种操作不能达到理想的密封性,就需要检查吸头和移液器了(以后会详述)。
2. 量程选择
一般说来,移液器的可用量程范围是移液器最大量程的10-100%。对特定的一支移液器,其移液的精度随移液量的降低而降低。以市场上用的较普遍的EPPENDORF的RESEARCH移液器为例,其量程范围为20-200ul的移液器,在移取200ul纯水时准确度为±0.6%,在移取100ul纯水时准确度为±1.0%,在移取20ul纯水时准确度为±2.5%(这些数据引用自EPPENDORF的产品宣传手册)。因此,笔者推荐最佳的量程范围是移液器最大量程的35-100%。
3. 吸液的速度
在吸液过程中,须慢慢降低拇指的下压力,使液体在吸头内均匀且缓慢的上升。
4. 吸液的深度和角度
(1) 吸头浸入的深度:有下面一个表格供参考(当然,不同容器需要的深度也略有不同,所以无需死记这个表格,只需把握两个原则:其一,吸液的深度需保证达到所需的移液量;其二,让吸头外壁尽量少的接触液体)。
(2) 移液的角度:在移液的过程中须一直保持移液器在竖直状态,最大倾角不超过20?。
5. 停留时间
对于大量程移液(ml级)和粘度明显高于水样品的移液,在吸液时松开拇指后,须使吸头在液体内停留3-5秒后才能移出(因为液体进入吸头的运动相对比较费时,必须保证液体达致动态平衡)。
6. 存放
在移液器使用完毕后,须将移液器调至最大量程,然后挂起(可以挂在专用支架上,也可以挂在实验台柜的金属横杆上)。
移液器的不同操作细节对移液精度的影响不同,如果全部按照粗略讲述的一些操作规范来做,必然会影响操作的效率。所以,我这里把相关的一些使用规则按照其重要性进行分类:“重点注意事项”是一定要遵守的,但如果对精度要求不高,就不必遵守“其它注意事项”而按照效率优先的原则来操作。这两类注意事项则分别按照操作的顺序排列。下面是重点注意事项:
1. 装吸头
在移液器的套柄最下端进入吸头后,如果在吸头盒内操作,在轻轻向下压的同时左右晃动移液器或稍稍转动移液器(仅单道移液器可旋转)1-2秒即可;如果是用散装吸头,在用手把吸头往移液器方向轻轻施压的同时稍稍转动吸头1-2秒即可。如果这种操作不能达到理想的密封性,就需要检查吸头和移液器了(以后会详述)。
2. 量程选择
一般说来,移液器的可用量程范围是移液器最大量程的10-100%。对特定的一支移液器,其移液的精度随移液量的降低而降低。以市场上用的较普遍的EPPENDORF的RESEARCH移液器为例,其量程范围为20-200ul的移液器,在移取200ul纯水时准确度为±0.6%,在移取100ul纯水时准确度为±1.0%,在移取20ul纯水时准确度为±2.5%(这些数据引用自EPPENDORF的产品宣传手册)。因此,笔者推荐最佳的量程范围是移液器最大量程的35-100%。
3. 吸液的速度
在吸液过程中,须慢慢降低拇指的下压力,使液体在吸头内均匀且缓慢的上升。
4. 吸液的深度和角度
(1) 吸头浸入的深度:有下面一个表格供参考(当然,不同容器需要的深度也略有不同,所以无需死记这个表格,只需把握两个原则:其一,吸液的深度需保证达到所需的移液量;其二,让吸头外壁尽量少的接触液体)。
(2) 移液的角度:在移液的过程中须一直保持移液器在竖直状态,最大倾角不超过20?。
5. 停留时间
对于大量程移液(ml级)和粘度明显高于水样品的移液,在吸液时松开拇指后,须使吸头在液体内停留3-5秒后才能移出(因为液体进入吸头的运动相对比较费时,必须保证液体达致动态平衡)。
6. 存放
在移液器使用完毕后,须将移液器调至最大量程,然后挂起(可以挂在专用支架上,也可以挂在实验台柜的金属横杆上)。